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分布处理
4.重要基本特点
连通性和共享
二、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
1.
2.
三、 三种交换方式
1.分组交换
2.报文交换
3.电路交换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
五、 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1.发送时延
2.传播时延
3.发送和传播图解
4.处理时延
5.排队时延
6.时延带宽积
带宽就是发送速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时延带宽积单位是Bit
六、 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
1.定义
2.组成要素
七、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其作用
1.OSI(开放系统互连)
2.TCP\IP
`
八、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
1.模型
2.发送数据过程
3.作用
4.协议数据单元PDU
1.物理层:比特bit
2.数据链路层帧:Frame
3.网络层:数据报Packet
4.传输层:报文段Segment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的四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
1.单向通信(单工)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3.双向同时通信(双工)
4.计算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
理想系统无噪声:奈氏准则
有噪声的信道:香农定理: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二、 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及其特性
1.双绞线
比同轴电缆快,比光缆慢,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2.同轴电缆
抗干扰能力强
3.光缆
带宽大,更轻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
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
四、信道复用
1.FDM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
2.TDM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
度。
3.STDM
统计时分复用。STDM帧中的时隙不固定的分配给每
个用户。
4.WDM
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5.CDMA
码分复用(码分多地址)。每个用户可以在
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各用户使用经
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不会造成干扰。
五、 CDMA工作原理及计算
1.原理
2.计算
算出来1则发送1,算出来-1则发送了0,算出来0则不发送数据。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
1.定义
2.三个问题
(1)封装成帧
当IP数据报长度超过最大传输单元后,进行拆分
(2)透明传输
字节填充法图解:
(3)差错检测
存在比特差错:
策略:冗余信息与正确信息存在某种数学关系,接收方根据冗余信息判断数据是否正确
纠错码:充足的冗余信息
检错码:适当的冗余信息
二、差错检测
检错码:循环冗余检验
原理
步骤 
举例 
计算添加在数据后面的校验位:
多项式为n阶
P是n+1位,余数要求n位,不够在前面补零
三、PPP协议
1.协议组成
(1) 提供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当线路不再需要时,挑出这些线路,测试它们,商议选择,并仔细地再次释放链路控制协议。
(3)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其中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如IP、OSI的网络层等。
2.PPP帧格式
3.字节填充法
4.零比特填充法
四、 局域网按拓扑结构的分类
新鲜幻术
五、CSMA/CD协议
CSMA:载波监听 多点接入
CD:碰撞检测
六、最短帧长的计算
争用期:长度/信号传播速率
最短帧长=争用期内可发送的比特数
七、以太网(标准局网)的最短帧长(以太网的MTU 1500字节)
64字节
八、 MAC帧格式(首部长度)
九.以太网标准10BaseT的含义
在双绞线上传输速率为10mb/s的以太网
十.扩展的以太网
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工作的层次
集线器:物理层 一个端口对多个端口
网桥:数据链路层 一个端口对一个端口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多个端口 = 多接口网桥
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交换机:不损失带宽,例如3个100M用户连入交换机,总带宽为300M
集线器:取决于集线器自身的属性,若为10M集线器,假如是1G的带宽用集线器连入三台用户,三个用户的带宽也只有10M,而且集线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用户发送数据
网桥(交换机)转发分组时使用的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mac地址
交换机自学习算法
第四章 网络层
一.网络层的主要协议
IP协议
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二.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及其特点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三.网络互联的设备(路由器),路由器的任务(转发收到的分组)
路由器
转发收到的分组
四.IP地址
五.ARP协议
全称:地址解析协议
将IP地址映射成MAC地址
原理流程:
五.IP数据报的格式
TTL: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
片偏移:用该分片数据在原始数据的位置/8 (不包括首部的20)
六.子网划分、子网掩码
子网划分时至少留两位当主机位,因为只有1位时只有0和1
七.无分类编址CIDR的编址方案
/后面的数代表前多少位相同
构造超网,也称为路由聚合。
为什么要进行路由聚合:
因为如果不聚合的话,路由转发表将会很大,例如下图,将会在路由转发表上增加5条记录,而聚合后就只增加一个了。